

地 址:鄭州市高新區科學大道57號4幢6層
電 話:0371-65659988
傳 真:0371-69339322
郵 箱:pinganyuanlin@163.com
網 址:www.xklj.cn
武漢園林花木根結線蟲的發生及其防治技術
園林植物根結線蟲病,主要是由寄生性根結線蟲(Meloidogyne sp. ) 引起的病害。在武漢市常見的有南方根結線蟲(M .incognita (Kofoidet & White)Chitwood)、爪哇根結線蟲(M. javanica (Treub) Chitwood)和花生根結線蟲(M. arenaria(Neal)Chit-wood),其中以南方根結線蟲為優勢種群,分布較廣,危害較重。上述三種根結線蟲均屬線蟲綱根結線蟲屬,是園林花木地下根部主要病害之一,不僅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降低品質,還加劇土傳病菌發生。近年隨著城市園林綠化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對新的植物品種大量引種,從對武漢市區道路綠帶、街道游園、公園、花房、苗圃基地的調查情況來看,根結線蟲在我市有加重發生之勢。其發生危害特點如下。
1 形態特征
該屬線蟲幼蟲呈細長蠕蟲狀,成蟲雌雄異型。雌成蟲洋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或褐色,固定于根結內。雄成蟲呈線狀,頭部尖,尾部稍圓,無色透明。幼蟲4齡。2齡幼蟲蟲體線形,3齡4齡為膨大囊狀。卵長圓形, 無色。現介紹南方根結線蟲形態特征。
1.1 成蟲
雌成蟲固定在植物根內,洋梨形或卵形,乳白色,體長 0.44~1.59mm,寬0.26~0.81mm,陰門位于蟲體末端,裂縫狀。會陰花紋背弓較高,由平滑至波浪形的線紋組成,有些線紋在側面分叉,一般無明顯的側線。雄蟲線形,無色透明,尾梢鈍圓,體長1~2mm,寬0.03~0.04mm。
1.2 卵
橢圓形或近腎臟形,長0.07~0.13mm,寬0.03~0.05mm,外被棕黃色膠質卵囊。一個卵囊內有100~300粒卵。
1.3 幼蟲
幼蟲共4齡。1齡幼蟲在卵內孵化,蛻皮一次后破殼而出即為2齡,2齡幼蟲線形,無色透明,棲息在土壤中,3齡和4齡幼蟲尾膨大呈囊狀,有尾夾突,寄生于根結內。
會陰花紋是根結線蟲區別分類的重要依據。南方根結線蟲特點如上所述。爪哇根結線蟲會陰花紋梨形具有一個圓而扁平或梯形的背弓,側區有明顯的側線。花生根結線蟲會陰花紋圓形至卵圓形,背弓扁平至圓形,弓上的線紋在側線處稍有分叉,并常在弓上形成肩狀突起,背面和腹面的線紋常在側線處相遇,并呈一個角度。
2 發生規律
根結線蟲是根內寄生性線蟲, 其生活史比較簡單。根結線蟲多數以卵在卵囊內或土壤中越冬,從卵孵化發育成幼蟲,經4次蛻皮最后變為成蟲,多數線蟲的生活周期為3~4周。線蟲產卵后,卵在卵囊內發育成1齡幼蟲,并在卵囊內蛻皮一次,從卵囊爬出為2齡,2齡幼蟲伺機侵入新的根組織,從根尖侵入根內,在沒有任何分化的根細胞間移動,于根內中柱與皮層間定居生長發育,再經2次蛻皮變成4齡幼蟲,在第4次蛻皮前,雄幼蟲變為細長形,雌幼蟲膨大為洋梨形,經最后一次蛻皮,成為雌雄成蟲。雄成蟲離開根在土壤中活動,雌成蟲仍在根內,若雌蟲軀體全埋于根內,不需交配,在根內行孤雌生殖。若雌蟲的陰門暴露在根表皮外,則雄蟲可與交配,卵囊就形成在根外,有的雄成蟲在根內與雌成蟲進行交配,交配完后雄成蟲離開根部在土壤中死亡,雌成蟲仍留在根內產卵,卵產在膠質的卵囊內,完成一個生活周期需一個月左右。因此根結線蟲每年可完成5~10個世代。當環境條件適宜, 土壤疏松, 發生世代更多。根結線蟲在溫室大棚中,則以卵或幼蟲越冬。
根據近幾年對園林植物病蟲調查所獲,在武漢市發生不包括越冬代,一年可完成5代,世代重疊,發生危害具有明顯的高峰期、(即4月底、5月初為越冬代; 6月上旬為第1代;7月下旬為第2代; 8月下旬為第3代;9月下旬為第4代;10底、11月上旬為第5代)。每代歷期分別為: 40天,50天,30天,30天,35天,(溫室大棚常年發生可達10代以上)。根結線蟲生活史長短受溫度和寄主植物的影響,根結線蟲的生長適溫為20~30℃,在此范圍內,溫度越高寄主越適合,線蟲繁殖越快,而6~7月是武漢的霉雨期,天氣陰涼,土溫相對較低, 此時線蟲歷期長達50天左右;若空霉天干少雨,歷期則相應縮短。八至九月份的天氣炎熱,土溫也高,此時線蟲的歷期最短,對寄主植株危害最嚴重。
3 危害特點
當雌成蟲產卵后,1齡幼蟲在卵囊中生長發育為2齡幼蟲爬出卵囊,開始侵入新的植株, 根因受線蟲分泌物的刺激組織增大形成根瘤,如94年.95年對桂花病害調查發現,受病原根結線蟲危害的桂花,地下根部的側根和須根被侵染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病株須根減少,根尖腫大,根瘤初呈黃白色,后漸成褐色,根部變成褐色后開始腐爛,地上部生長衰弱,表現出枝桿發白,表皮呈現瘤狀豆和芝麻大的黑點,枝葉稀少,葉片淡薄發黃,失去生機; 受害嚴重的植株整株死亡,桂花受病原根結線蟲危害最突出的表現是,開花少或不開花,(因9、10份是桂花、花芽形成分化期,也是病原線蟲第4代發生的高峰, 受害桂花花芽分化少,有的甚至沒有分化)。又如2006年調查的傘房決明,受病原根結線蟲危害后,地下根部彎曲萎皺,側根膨大形成大小不等的根瘤,須根較少,根瘤一般分布長在地下5~10cm的側根或須根分生部,一些大的根瘤直接長在直根基部, 地上部分植株生長衰弱, 矮小,發育緩慢,整株的葉片變小,幾乎不開花,植株出現底部葉片失綠,萎黃脫落, 中,上部葉片變淡,向下曲卷,葉反面呈現芝麻大小的黑點,嚴重時植株莖桿,枝梢和葉片正面以及新生小葉面也呈現密密麻麻的不規則小黑點,因為受根結線蟲危害后,又造成其他病原物對植株形成復合侵染,使受害植株病害加重; 另外對大棚溫室瓜葉菊調查 ,盆栽瓜葉菊受根結線蟲侵染后, 瓜葉菊又受土傳病菌的感染,青枯病癥狀出現較早,發病率增高,防治難度加大,主要因線蟲對瓜葉菊的危害使植株喪失對枯萎病菌抗性, 加之線蟲的取食導致根結內持續進行高速代謝活動,消耗了植物體內養分, 提供了病菌所需的營養空間,從而增加了植株的感病性, 使得腐霉菌,鐮刀菌和絲核菌等真菌在根結中繁殖比在其他部位更快,危害層度加劇。
4 危害植物
通過歷年來對武漢園林花木病蟲的調查, 發現受寄生性根結線蟲侵染危害的寄主植物主要有:
4.1 受南方根結線蟲侵染寄主的植物
桂花,桃花,梅花, 櫻花,石榴, 楊梅,紫荊, 紫藤,葡萄,獼猴桃, 無花果, 柑桔,海棠, 貼梗海棠, 法桐, 構樹, 棕櫚, 楸樹, 黃金樹,木瓜, 國槐, 刺槐,柳樹,白蠟,木芙蓉,雀葉梅, 碧桃, 鵝掌楸, 榕樹,女貞,小葉黃楊, 紅繼木, 梔子花, 凌霄, 連翹, 金絲桃,月季,劍麻, 燕子掌, 令箭荷花,芍藥, 鳳仙花, 雞冠花, 唐菖蒲, 吊蘭, 紅背桂, 常春藤, 報春花, 一串紅, 牽牛花, 矮牽牛, 三葉草, 楓葉秋海棠, 竹節海棠, 四季海棠, 球根海棠, 福祿考, 天竺葵, 仙客來, 百日草, 菊花, 瓜葉菊, 花毛艮, 四季櫻草,大麗花, 彩葉草, 石竹, 香石竹, 金盞菊, 扶桑, 茉莉, 紅花酢漿草,大巖桐, 紅綠草, 半枝蓮,射干, 鳶尾, 美人蕉, 爬山虎, 忍冬, 傘房決明。
4.2 受爪哇根結線蟲侵染寄主的植物
桂花, 梅花, 桃花, 石榴, 梔子花,棕櫚, 棕竹,楊梅,獼猴桃, 茶花, 碧桃, 葡萄,桑樹, 胡椒, 欒樹, 杜仲,野黃桂, 黃金樹, 楸樹,梓樹, 芭蕉, 美人蕉,鵝掌柴,非洲菊, 瓜葉菊, 矮牽牛, 茴香,斑葉海棠, 四季海棠, 吊鐘海棠, 雞冠花, 一串紅, 紅花酢漿草,茱蕉,蟹爪蘭, 馬蹄蓮, 紅背桂, 令箭荷花, 福祿考, 何氏鳳仙, 三葉草, 麥冬,金魚草, 洋紫蘇, 龍葵。
4.3 受花生根結線蟲侵染寄主的植物
紅花酢漿草,金盞菊,瓜葉菊,矮牽牛,三色堇,紅綠草,千日紅,三色莧,花毛艮,大巖桐,紫羅蘭,芍藥,牡丹,毛葉海棠,竹節海棠,鳳仙花,雞冠花,一串紅,唐菖蒲,四季海棠,仙客來,報春花,金絲桃,月季,茶花,杜鵑,桂花,梔子,合歡,法桐,桑樹,刺槐,苦楝,黃金樹,楸樹,意楊,風楊。
5 傳播途徑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事業快速發展,城市綠化植物不斷增加和更新,使根結線蟲的侵染途徑更加多樣性,根結線蟲是一種儒蟲,其自行的活動范圍很小。調查分析情況如下:
5.1 根結線蟲的初次侵染、傳播
主要是通過:病土、 病苗、肥、水、灌溉等途徑。
5.2 根結線蟲的遠距離傳播途徑
5.2.1 新植物的引進,大量花木的銷售流通,花卉苗木基地的染病植物上街。
5.2.2 土壤基質更換. 添加腐葉土、增施農家肥,使病原病土病菌帶入,以及反復使用消毒不徹底的回籠土。
5.2.3 多處園林綠化工程的流動性施工、作業。工具、機械等協帶病原殘土的傳播。
5.2.4 由于城市道路的延伸,城市園林苗圃的外移。原來主要在蔬菜上傳播危害的根結線蟲大量轉寄危害園林植物。
6 防治措施
6.1 提倡預防為主
對新引進植物和花卉苗木基地的出圃花木進行檢疫。強化種植管理,對栽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以及種植前用殺線藥劑對花木根莖消毒浸泡,阻斷和控制病原線蟲傳播途徑。
6.2 科學配植物
選擇具有抑制線蟲寄主的植物如栽植萬壽菊,孔雀草,夾竹桃,石刁柏,以及雪松,馬尾松,油松,水杉,池杉,三尖杉等針葉植物。 這些植物含有或分泌殺線蟲性物質,具有阻礙殺死根周圍和植物組織內線蟲發育的作用。
6.3 加強種植技術管理
結合冬春翻整施肥,以及植物栽植,對土壤進行深翻,使淺層大量蟲癭根瘤翻到底層,深層土壤透氣性差,不適宜線蟲生活,可以減少或消滅一部分越冬蟲源。 同時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長發育,提高了抗病能力;還可以利用武漢夏秋高溫干燥天氣,將帶病土壤淺翻爆曬,溫度高于40℃線蟲活動受限,在50℃高溫條件下,線蟲30分鐘則可死亡。
6.4 選用生物藥劑防治
6.4.1 白韁菌
用含活孢子白韁菌50~70億個/克可濕性粉劑,稀釋至1億個/毫升時灌根,每株灌藥液200mg左右,施藥時溫度不應低于15℃,當濕度在80%~85%時效果較佳。
6.4.2 線蟲必克
用含活性孢子2億個/g克粉粒劑,每畝用藥1.5-2.5kg,拌有機肥或直接拌土撒施植物根部; 同時,還可以在栽植植物時直接將粉粒劑施入穴中,施藥期注意避免與殺菌劑混用。
6.4.3 阿維菌素
使用1%~1.8%阿維菌素乳油2000~3000倍液灌根,每隔15天灌根一次,連續灌2~3次,每次灌后澆水一次。
6.5 運用化學防治
6.5.1 用3%氯唑磷顆粒劑,或用10%克線丹顆粒劑,每畝用5~7kg,進行撒施或溝穴埋施,可防治各種線蟲。
6.5.2 用1.5%菌線威可濕性粉劑,a.土壤處理,翻整地時,每平方用藥0.5~1g拌細土撒施,隔7~10天、再施藥、澆水一次; b.灌根將藥稀釋至3000倍液,澆灌根基部,每株灌藥液200mg。
6.5.3 用10%克線磷顆粒劑,每畝用3~5kg,在生長期均可進行溝施,穴施,撒施,也可把藥直接溶入水中,再添加尿素少量一同澆灌,其效果更佳。
6.5.4 用3%克百威顆粒劑,每畝用4~7kg,隨種撒施或穴施,土壤處理,生長期溝施,根基部埋施;藥粒與復合肥拌合追施,再用白韁菌澆灌,稀釋至含活孢子1億個/mg藥液。
施用顆粒藥劑后需澆水一次,這樣更有利于藥物分解和藥效的發揮。在實踐中,施藥后再用惡霉靈70%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澆灌植株根基部,達到兼治線蟲、病菌雙重作用。
電 話:0371-65659988 傳 真:0371-6933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