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鄭州市高新區科學大道57號4幢6層
電 話:0371-65659988
傳 真:0371-69339322
郵 箱:pinganyuanlin@163.com
網 址:www.xklj.cn
這個園林植物病害易發還難治
這個園林植物病害易發還難治
正反葉面白粉點,擴大成圓白粉斑;
溫暖高濕連成片,很像葉面撒了面;
后期嚴重省黑點,葉片易脆功能完。
以上“打油詩”描述的正是易發、難防、難治的“白粉病”!
“白粉病”無人陌生,從農田到園林,有植物的地方多半就有它的身影。
植物一旦染上白粉病,發展快、根難除,往往造成嚴重的影響。眼下正值春夏之交,各地氣溫上升較快,晝夜溫差較大、栽培環境干濕變化比較頻繁,極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防和治要同時舉措。
白粉病主要危害大葉黃楊、月季、黃櫨、紫薇、丁香,國槐、狹葉十大功勞等植物,危害的部位有葉片和嫩梢,也危害枝條、葉柄,花蕾、花芽等,這些部位感染白粉病后,主要表現有:
1.葉片出現退綠斑,初期不仔細辨認,很難發現;→之后,植物葉片上能看到白色菌絲;→之后,葉片上有白粉狀斑點相互融合;→最初是葉片正面→再到葉片背面。
最后整體葉片布滿白粉,無法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葉片卷縮、枯黃死亡。
2.幼嫩枝梢染病后也覆有白色粉斑,使新稍發育畸形,病芽不能展開或產生畸形花,新稍生長停滯,使植株失去觀賞價值。
最后整體葉片布滿白粉,無法正常光合作用和呼吸,葉片卷縮、枯黃死亡。
3.花受到感染以后,植物開花的花瓣或者花蕾上形成類似于白粉類的物質。
4.白粉病的白粉在不同的植物體上表現不同,白粉以及白斑的形狀也有所差異:禾本科植物上成條點狀,白粉有時稀薄或不明顯;木本植物上呈現比較濃厚的毛氈狀;
易發/難治的原因:
1.溫度:一般為春秋兩季發生,秋季更重。同時適宜發生溫度范圍大,環境溫度18℃~30℃均可發生白粉病,在20~24℃時,最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和流行;溫室環境特殊,所以周年可以發生。
2.濕度:白粉病對濕度要求不高,它雖然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但是也比較耐干燥,空氣濕度在25%~85%都可以存活,但最適宜繁殖的濕度是35%~45%。
3.土肥環境:氮肥施用過多,缺鈣或過干的輕沙土,都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
4.生長環境:隱蔽、窩風地,通風不良的環境;或植物徒長嚴重、密植均有利于白粉病的發生。
5.抗性產生:白粉病病菌很容易產生抗性,這也導致白粉病很難防治。
6.治療的時間太遲:白粉病發病初期,白粉斑點在1~3mm時,及時跟上藥劑防治,一旦病斑擴大,一方面是大量的白粉孢子已經成熟,會造成快速擴散;二是葉片內細胞的營養已經被白粉孢子榨干,抗病能力大大下降。當病斑擴大或大面積暴發的時候,受大量葉片的阻擋,藥劑難噴均勻,防治起來難度就大了。
7. 持續用單一藥劑:白粉病病菌本身就很容易產生抗性,一種藥劑多次使用,這樣一來病菌抗藥性只會更強。
8.未進行多方位綜合防治:藥劑防治要趁早,同時在發病前要通過加強栽培管理如合理水肥、及時修剪、改善通風透光等創造一個不利于白粉病發生發展的環境。
防治須做到
1.改善通風透光條件:種植密度適宜,及時修剪、清除殘枝病葉。
2.平衡施肥:施足經過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因氮肥過量而貪青旺長。如使用園林專用肥“烏龍珠”,含有氮磷鉀和有機質,滿足和適合園林植物的生長需求。
3.盡早防治
白粉病菌落在葉片上即可發芽侵入,1天葉片表面就可長出菌絲體,5天侵染處形成白色菌絲叢的病斑,7天病斑老熟并產生分生抱子飛散傳播。此時病菌繁殖數量快,病害流行也快。所以,在病害發生初期進防治是十分重要的。
病害的發生往往也是伴隨植物生長的菌原數量的積累過程。因此,在每一個生長季節的初始就采取措施,把病菌數量始終壓制在最低水平,即便是在白粉病易發時期,防治起來也不會太難。等到白粉病已經爆發再找所謂的特效藥,是最愚蠢的應對策略。
4.選擇合適藥劑
根據植物生長特性和病害發生階段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殺菌劑。
石硫合劑主要用于發病前保護,對白粉病幾乎無治療效果。
苯醚甲環唑、腈菌唑、丙環唑等,對白粉病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但還要考慮這些藥劑對植物的安全性以及對病害的抗藥性。
防治白粉病選用萊恩坪安御銹,高效懸浮劑,兌水300-400kg進行噴霧,在水中溶解均勻,懸浮率高,具有內吸作用,兼具保護和治療雙重功效。
5.加大噴水量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本身含水量高,在濕度較高時,極易吸水破裂死亡。所以,低濃度、大水量噴藥,將葉面全都噴濕,會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電 話:0371-65659988 傳 真:0371-69339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