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 址:鄭州市高新區科學大道57號4幢6層
電 話:0371-65659988
傳 真:0371-69339322
郵 箱:pinganyuanlin@163.com
網 址:www.xklj.cn
根系的吸收與調節
根系的吸收與調節
根是某些植物長期適應陸上生活過程中,發展起來的一種向下生長的器官。它具有吸收、輸送、貯藏、固著的功能,少數植物的根也有繁殖的作用。植物所獲得的養分大部分是通過根系的吸收獲得的,根部健康是作物健康的前提與保證。
一、根的類型
1.直根系植物:根系主根發達、明顯,極易與側根相區別,由這種主根及其各級側根組成的根系,稱為直根系。大多數雙子葉植物和裸子植物具有直根系。當種子萌發時,首先突破種皮向外生長,不斷垂直向下生長的部分即是主根。如大家所熟悉的蠶豆,當它發芽時,突破種皮向外伸出呈白色條狀的就是根。同樣,做蔬菜食用的,它們都有一條長長的白色東西,這也是根,以后就形成主根。
當主根生長到一定長度后,它會產生一些分枝,這些分支系統稱為側根。在黃豆芽、綠豆芽中,有時會看到當主根長得較長時,就會在主根的近末端處,有一些向側面生長的分枝,形成新的側根,這就是第二級側根。當然還可以有第三級、第四級........無窮無盡地產生新的側根,但作為主根只有一條,不存在第二級主根。主根的向下生長是內源激素產生的向下的頂端優勢,讓主根能夠垂直向下生長,此時赤霉酸和細胞分裂素及類似物質起到關鍵作用。側根的生長是主根生長的延續,主根不可能無限制的生長,起誘導作用的物質和主根相似。
生長素類: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赤霉素類(GA,現已發現130多種):如赤霉酸(GA3)、GA4+7;細胞分裂素類:6-BA、氯吡脲(KT-30)、噻苯隆;其他:復硝酚鈉、胺鮮酯(DA-6)、蕓苔素內酯、DCPTA、三十烷醇。
2.須根系植物:植物的須根系由許多粗細相近的不定根(由胚軸和下部的境界所產生的根)組成。在根系中不能明顯地區分出主根(這是由于胚根形成主根生長一段時間后,停止生長或生長緩慢造成的)。大部分單子葉植物都為須根系。須根系的特點是種子萌發時所發生的主根很早退化,而由莖基部長出叢生須狀的根,這些根不是來自老根,而是來自莖的基部,是后來產生的,稱為不定根。不定根可以產生分枝,如垂柳的不定根有分枝,這些分枝也稱為側根;不定根也有不分枝的,如水仙的不定根無分枝。
須根的產生主要受到生長素類和細胞分裂素類物質的誘導產生。生長素類: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赤;細胞分裂素類:6-BA、氯吡脲(KT-30)、噻苯隆;
二、影響植物根系吸收礦質元素的因素
①土壤溫度 土壤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使根系吸收礦物質的速率下降。高溫(如超過40℃)使酶鈍化,影響根部代謝,也使細胞透性加大而引起礦物質被動外流。溫度過低,代謝減弱,主動吸收慢,細胞質粘性也增大,離子進入困難。同時,土壤中離子擴散速率降低。
②土壤通氣狀況 根部吸收礦物質與呼吸作用密切有關。土壤通氣好,增強呼吸作用和ATP的供應,促進根系對礦物質的吸收。
③土壤溶液的濃度 土壤溶液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增大時,根部吸收離子的量也隨之增加。但當土壤濃度高出此范圍時,根部吸收離子的速率就不再與土壤濃度有密切關系。此乃根細胞膜上的傳遞蛋白數量有限所致。而且,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土壤水勢降低,還可能造成根系吸水困難。因此,農業生產上不宜一次施用化肥過多,否則,不僅造成浪費,還會導致“燒苗”發生。
④土壤溶液的pH值 直接影響根系的生長。大多數植物的根系在微酸性(pH5.5~6.5)的環境中生長良好,也有些植物(如甘蔗、甜菜等)的根系適于在較為堿性的環境中生長。影響土壤微生物的活動而間接影響根系對礦質的吸收。當土壤偏酸(pH值較低)時,根瘤菌會死亡,固氮菌失去固氮能力。當土壤偏堿(pH值較高)時,反硝化細菌等對農業有害的細菌發育良好,這些都會對植物的氮素營養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土壤中礦質的可利用性。土壤溶液中的pH值較低時有利于巖石的風化和K+、Mg2+、Ca2+、Mn2+等的釋放,也有利于碳酸鹽、磷酸鹽、硫酸鹽等的溶解,從而有利于根系對這些礦物質的吸收。但pH值較低時,易引起磷、鉀、鈣、鎂等的淋失;同時引起鋁、鐵、錳等的溶解度增大,而造成毒害。相反,當土壤溶液中pH值增高時,鐵、磷、鈣、鎂、銅、鋅等會形成不溶物,有效性降低。
⑤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中水分的多少影響土壤的通氣狀況、土壤溫度、土壤pH值等,從而影響到根系對礦物質的吸收。
⑥土壤顆粒對離子的吸附 土壤顆粒表面一般都帶有負電荷,易吸附陽離子。
⑦土壤微生物 菌根的形成可增強根系對礦物質和水的吸收。固氮菌、根瘤菌等有固氮能力。而反硝化細菌則引起NO3—N損失。
⑧土壤中離子間的相互作用 溶液中某一離子的存在會影響另一離子的吸收。例如,溴的存在會使氯的吸收減少;鉀、銣和銫三者之間互相競爭。
電 話:0371-65659988 傳 真:0371-69339322